日元王子—讲述日本央行主动毁灭日本经济的真实纪录片

日本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大家听到的解释一般是:日本战后通过朝鲜战争起家,实现了经济大繁荣。80年代日本的GDP跻身世界第二,在半导体、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对美国形成碾压。1985年在美国要求下签订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国内房产和股市产生巨大泡沫,随后破裂,大量家庭财富化为乌有,日本陷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被国人称为“失去的十年”。

这种说法一般将日本经济的崩溃归结为广场协议,其潜台词是,日本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美国通过签订一个协议就可以打垮日本。可是事情真的简单么?第一,一纸协议就可以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乱阵脚么?要知道当时广场协议是五国协议,美国强迫升值的还有德国马克、英国英镑、法国法郎。其中同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其马克的升值速度和日元相当,但是并没有产生类似日本的经济衰退。第二,即使广场协议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那为何日本政府没有什么有效防御措施?泡沫破灭后,为何有政府拿到没有实施有效的挽救措施么?

《日元王子》从央行的角度解释日本经济泡沫的前因后果,它的副标题是“央行的真实纪录片”。这部记录片是根据Richard Werner教授同名书籍制作,所以片中引用了大量他在新闻采访中的电视录像。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是他的观点是十分独到犀利。在youtube上的观众们看完纷纷大呼震撼,比如,一位英国观众说这部影片改变他对英国脱欧的立场。日本观众则说我都日本银行的真相,每一个日本人都应该看本片。相反,这部影片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知乎上没有任何话题讨论本片,豆瓣上甚至由于观看人数过少都没有评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繁荣,这已经和日本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繁荣期相近。鉴于国内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负债率,早已无数次被拿来与日本泡沫经济情形相比较。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世界并不存在长久的经济繁荣,美国也是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才成为世界霸主,也正是处理危机的衰退的能力才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走向伟大。时代的一粒灰,人民的头上的一座山,国家的经济的大环境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至深。日本房产股市的崩溃,直接导致无数普通家庭财富的血洗,90年代是日本自杀率最高的十年。很多日本家庭贷款买的房子被收走的同时还要继续打工偿还银行贷款,这是一辈子没有见过房价下跌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因此,客观多角度了解日本经济泡沫的因果,对当代中国人实在是大有必要。《日元王子》不失为这个题材的一个不错的入门影片。

本片的核心观点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日本经济衰退完全是日本央行主动制造的,**其目的是实现变革日本经济体制的野心**。引用片中近似阴谋论式的观点,讲述了央行如何通过制造危机,促进经济的所有权重新分配,以及实施法律、结构和政治变革。

让我们从日本经济的历史讲起。日本战后满目疮痍,借助朝鲜战争为美军提供补给为契机,重塑了经济。虽然被美国爸爸在政治上脱胎换骨改造一翻,日本却保留了二战时期经济体制。在行政系统上,和现在大多数国家的财政部(负责政府收钱花钱)和央行(负责货币流通)一般各司其职、相互独立的体制设置不同,日本央行为日本财政部(日本称大藏省)的一个下辖机构。大藏省权利很大,而日本央行只在一个地方有实权,那就是信贷额度配置。

**贷款配额制**是战时经济的遗留产物,贷款利率其实不是市场决定的而是配额决定的,这可谓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般叫XX主义市场经济并不XX主义,也不市场,你品你细品)。日本政府通过控制银行的贷款配额,把钱投放到政府希望发展的行业,这样政府间接主导经济发展。在贷款配额的指导下,企业没有足够资本形成单独的垄断,行业内多个大的企业形成了卡特尔式的垄断利益联盟,他们交叉持股,共同垄断国内市场,这样避免了内部的竞争和内耗,得以一致对外,在海外市场谋求更的好发展,把蛋糕做大。日本企业在国际上很快成为许多行业领导者。

对资本家来说,这可能不是很好制度,但是对日本人民可谓是大大的好制度,**它创造了非常均匀的财富分配,非常高的增长,并迅速提高生活品质**,比如日本60年代有“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七年时间国民收入翻一番,十三年收入增加两倍,那可真是人民安居乐业,齐夸政府领导。

但是,当时领先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表明,只有自由市场才能成功。日本的成功显然不符合这种论调。所以日本那些战时遗留下来的官僚们对贷款配额的操作也十分隐蔽低调。不过到了80年代,年轻的日本经济学家从美国留学带着PhD和MBA光环荣归故里,在央行开始身居要职,他们不了解这种旧制度的玄机,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经济体制。日本央行开始大呼改革,要废除战时经济体制,引入美国式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强劲增长的经济要开始经济改革,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健康的人闲的没事要吃药**,悲剧也就从此产生。

一个体制要改革的最好机会是什么时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是发生危机的时候。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日本央行必须制造异常巨大的危机,足以能够动摇大藏省、政治人物和企业界既得利益的巨大危机。摆在日本央行面前的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就是**如何制造一个泡沫**?

8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开始大幅增长贷款配额,这样贷款配额不是用来限制企业的融资,反而被用来制造泡沫。企业被动接受贷款时,发现业务根本不需要这么钱,钱多没处花怎么办,只能拿去炒楼炒股。那时候,东京地价直接超过整个美国,日产造汽车赚的钱,还不如炒股赚的多,自然没人专心搞制造业了。同时,由于巨大贸易顺差支撑,日元强势升值,那时候大量日元涌入国外,开始买买买,买了好多艺术品,房地产和美国国债。 泡沫之下,日本央行环顾四周,觉得时机成熟,1989年日本央行总裁三重野康宣布房地产贷款将受到限制。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百米冲刺的最后一刻被戴上口罩,一定会瞬间窒息。房市股市大跌之后的的1991年,贷款配额制度直接被取消。原来被央行操纵的银行一下不知道如何去放贷,由于担心坏账,他们贷款极为谨慎,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流动性不足,缺少资金救济的企业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闭,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这时最开心的只有三重野康行长,他说,多亏了经济衰退,大家意识到了经济转型的必要。

大藏省要求央行出售日元购买美元,让日元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日本央行照做了,不过它把购买美元的资金从经济体中抽取而不是直接印钱,市场缺少日元,又导致日元升值,两种作用相抵消,日元依旧坚挺,国内制造业企业苦不堪言。由于央行这个内鬼,日本政府的救助方案也一直玩类似这种把钱从左兜拿出又放到右兜的表面把戏,经济陷入衰退的深渊无法自拔。

其实拯救市场的操作也不复杂。首先,央行可以向市场投入资金购买坏账,这也是日本央行曾在战后实施过的方案。日本央行现在之所以没有这么操作,理由是担心道德风险,即是否应该用纳税人的钱为银行错误买单。其次,即使不想承担道德风险,央行也可通过印钱放水来增加流动性。比如,央行可以印钱从银行买入抵押的土地,把它们变成公园,等到经济复苏之后再卖掉公园,反正钱是白印出来的,央行也稳赚不赔。尽管有很多选项,**日本央行在每一个阶段都拒绝执行能够解决危机的政策**,反而一意孤行,无视政府、财务大臣和首相要求制造更多资金的请求,有时候甚至还减少资金流通量,让经济恶化到大家不得实施经济转型。

央行不仅作壁上观,还疯狂甩锅大藏省。经过各种舆论造势,日本央行成功使群众们相信,正是由于大藏省的官僚和腐败导致了金融危机。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大藏省成功被拆解,日本央行得以独立,并获得更大权利。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成为首相,他的口号是“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日本经济开始按照央行所希望的那样进行转型。自此,日本经济中心从银行转向股市,日本成功从一个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股东资本主义国家。这个过程伴随着失业率大幅上升,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现象。**影片最后反问道,一个常年贸易顺差的国家为何要进行自我经济改革?**用一句老话讲就是“no zuo no die,why you try.”。

影片的角度比较犀利,也比较偏激,观众可以权当一家之言,真相一定更加复杂。但是,《日元王子》所提出的央行阴谋论这也不失为解释世界的一种角度,毕竟无论背后的真相如何,日本从90年代开始的衰退无疑是不争的事实,这期间必然应该有人为错误买单,是央行、大藏省、还是境外势力等等还需专业人士给出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日本90年代初期经济崩溃和苏联解体的时间高度重合,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两大竞争对手一下子都轰然倒塌。两个国家的当权派中都出现了迷信自由化经济主张的要员,这是阴谋还是巧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

2020年5月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