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

在未来,书中称之为太空时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能力已极其高超。在人类发现的众多行星中,索拉里斯星是一个双恒星的一颗行星。按照物理定律,这颗行星的轨迹是不稳定的,可索星却是例外,它稳定运转并避免被恒星吞噬。人们探索发现这是由于索星表面的胶状海洋导致的,它极有可能是一种高等智慧的生物。

我(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在索星的观测站上,奇怪的是并没有人来迎接我这位新的地球来客,观测站上应该有三个人,吉巴安(索星研究的大儒)、斯诺特(吉巴安副手,控制论学者)和萨特斯里厄斯(物理学家),在和神经兮兮斯诺特碰了一面,让我感觉这里愈发诡异。不仅吉巴安在当早已经自杀,而且这个观测站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

终于在一个梦境过后,观测站里出现了我的客人,十年前死去的妻子哈丽。哈丽的死多少和我有关,我们一次吵架后注射药剂过量而亡。在反复确认这不是梦境或幻觉基础上,处于恐惧与自责等复杂心理,我把哈里关在火箭中,并发射到了太空。本以为把她打发走了,哈丽却在我的一觉之后再次出现。哈里的物质构成并非人类,她是索星由我的记忆生成出来的。渐渐的,我爱上了这个哈丽,决定和她一起生活,无论是返回地球还是在观测站。与此同时,同样受到索星折磨的斯诺特和萨特斯里厄斯的决定对索星进行实验,即向索星发射我的脑电波。哈丽得知她是由于索星作用产生的,而非真的人之后,决定自杀。备受打击的我,决定参与实验。发送若干次脑电波后,索星仍然毫无变化,哈里也不在出现。我们决定向地球发送报告,故事的结尾,我第一次踏上索星拜访索星的海洋。

以上就是我对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索拉里斯星》的粗浅概括,当然阅读过程匆忙,一定遗漏了一些主要内容,甚至和原著有所偏差。读书过程我可以明显感受《索星》对《三体》的烙印,当然大刘也盛赞此书。比如,索星所在的双恒星星系,不难联想到三体人所在三体星系。人类在索星上的实验结果会被索星海洋索更改,导致人类无法真正了解索星,这和质子对人类物理实验干扰也颇为相似。

《索星》篇幅也不多,故事的框架不大,全书故事都全部发生在一个逼仄的观测站中,剧情甚至略显平淡,但是其所蕴含的主旨却是十分宏达的。比如:

对人类中心主义反思: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似乎毫无疑问,但是如果扩展到宇宙尺度呢?在书中的世界,人类科技已经相当发达,星际旅行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人类似乎在熟练驾驭宇宙法则了。但在索星却让人类碰了钉子,索星在被探测过程中,它开始时会与人类进行互动,而后像是厌倦了一般,呈现一种置之不理的状态。这超出人类对宇宙已有认知,从而导致地球上产生了索拉里斯学。百年来,解释索星现象的原因的假说已经汗牛充栋。这些假说,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已经成为了一种形而上学。以至于在凯尔文生活的年代,索拉里斯学经历高潮之后已经日渐沉寂。书中这样看似荒诞的设定,正是将人类中心主义应用在宇宙尺度的一次思想实验。人类要对宇宙的一切加以解释,形成一条条科学定律,而当出现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事物时,这在宇宙某尺度上几乎必然存在,这套经验不再适用。这是,我们不会善罢甘休,而是继续自欺欺人地提出一系列假说,试图把超出理解范围的东西划入我们的认知图谱内。归根结底,人类还没有认知自身的极限,面对索星,这些努力都化为徒劳。

更值得深思的是,通过索星产生客人这一设定,与其说人类在观测索星,不如说是在观测自己。书中的客人,便是索星扫描人类大脑而生成的。索星产生的客人,用大脑的核酸为原料,因此都是人类记忆中羁绊最深的人,而面对此人突然出现,人类都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客人最后都变成了巨大了精神折磨。所以,当人类连自己的内心尚且没有探索清除,却要把宇宙弄明白个究竟,岂不也是一种讽刺。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需要其他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镜子,我们不知道应该拿其他世界做什么,一个世界已经足够了,足以让我们感到窒息。

和外星文明之间的交流形式:在本书中,外星人不是一个具体碳基或者硅基有机体,而是一个星球,或是覆盖其的胶状海洋。人类是情感丰富的生物,在科幻小说中往往是突出的主题,本书并不例外。而主人公对“客人”的感情,也是等价于他对索星的感情。书中主人公对索星经历了从新奇,到恐惧,到依赖,再到冷漠,愤怒最后和它和解的过程。而索星的情感呢,全书过程似乎并无波澜,只是像个调皮的小孩,好奇地扫描了一下各位人类,仅此而已,并没有人类臆想出来的挑衅、侮辱、亦或怜悯的成分。当“索星来客”哈丽通过自杀方式自我毁灭后,书中主人公甚至恼羞成怒,要发送报告申请用反物质武器攻击索星,以此报复。这其实是误认为索星拥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从而错误定义和外星文明交流方式,但冷静下来他就知道这种假设毫无依据,所以书的结尾设计了主人公主动原谅了索星的剧情。

人与智能体的关系:书中索星给主人公产生了两个哈丽,第一个哈丽被主人公谋杀,而主人公最后爱上了第二个的哈丽,是作为索星产物的哈里,而非地球上的哈里镜像,这个哈里也爱上主人公,主人公甚至动了和哈里私奔到地球的念头。所以,当斯诺特消灭第二个哈里时,主人公陷入了伦理困境。如果当哈里是人,那么你轻而易举消灭的第一个哈丽时,已经犯下了罪过。如果不当哈丽是人类,对一个机器投入这么多情感岂不是很奇怪。作者以此引发了机器人为代表智能体道德伦理的探讨,而这个问题在21世纪已是家常便饭,比如以《her》为代表的各种人类爱上机器人的电影。更富有哲学意义的是第二个哈丽的死亡,她是得知自己来历后主动要求被斯诺特消灭的。书中这个设定,探讨了加缪的一个论断: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自杀也就是决定自己认为自己是否值得存在的问题,决定着自己对生命、世界、宇宙意义的理解。对于索星产物哈丽,作为主人公记忆核酸的产生物,显然对于自己存意义在持否的态度。引申来看,在未来,人工智能拥有独立意识后,又应该如何回答加缪的严肃哲学问题呢?其答案不仅关系人工智能的前途,也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命运。

总体来说,索拉里斯星是一部毋庸置疑的传奇著作,即使无心涉猎科幻文学,也值得一读。

2021年10月4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