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一概是一年四季穿拖鞋。在酒店许多商务人士西装革履,但是大多数平民衣着很单调,印度女人都穿沙丽,没有国内那么花哨。
印度菜全是各种糊糊盖饭,洋葱番茄和辣椒做香料,初次吃还觉得不错,但是经常吃会觉得有些厌倦。会场午餐,太过重口味,还不提供饮料,所以我早餐都是狂吃木瓜酸奶,在房间饮茶来解腻。在印度非常高档的特色酒店吃类似,几块羊肉加入盖饭中,但是奶昔很美味。
在海德拉巴最好的酒店入住十分舒适,有丰盛的早餐,热情的服务和设备齐全的健身房,总之是十分享受的。但是,在宾馆周围就有许多棚户区,以塑料布为墙。城市内也有许多高档小区,也有相对杂乱差的住宅区。
印度的交通很差,很少见到红绿灯,司机也并不是很遵守交通规则。突突,摩托和汽车在道路中间混行,没有见到自行车。道路总是很拥挤,车速都不是很快。我们乘坐酒店雇车从手工艺品店回酒店,挑头过程中将两个骑摩托车的人撞到了,两个人倒地昏迷,司机下车看了一下情况,就飞快地开车离开,可以看出司机也很惊吓,但是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很难接受。
在会场接触了两个印度人,一个是做poster的女本科生生,她做Xoen Phi加速一个PDE的工作,因为和自己工作类似所以在她的海报傍边驻足过,当时她在给别人讲解,我就知趣的走开。第二天她遇到我,主动为我介绍工作。后来和她闲聊,得知她收到美国UIUC,Maryland和Gachtech master的offer。另一个是叫Rohit的小伙,是会场认识一位石姓学姐的同校同学,他在印度尼西亚长大,在美国读的本科,所以并不是典型的印度人。他很健谈,又很谦逊,很招人喜欢。当我问起他是否考虑将来回国发展的时候,他说不会,包括那个女学霸。我觉得这是中印两国精英阶级心态的区别,尽管中国人喜欢西方,但是还有有一定比例的人选择海龟,但是印度人选择回国的却寥寥无几。
印象中印度是一个自大的国家,想做南亚地区甚至亚洲的霸主,对中国相当不服气。就在我整理这篇文章时候,印度入侵了我国西藏朗洞地区,中印关系十分紧张。但是,我在印度街巷和酒店接触的印度人都给我留下了很谦逊友好的印象,我为了给朋友代购印度廉价药品,在街边小药店有这一晚神奇的冒险经历:因为老板需要去很远地方给我拿货,我坐在药店等待了接近两个小时,和一个女店员有过很多交谈,她能够和我勉强交流,英语是自学成才的,但是却缺乏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发现她只知道中国并不知道北京上海。后来来了一个自称女店员男朋友的小伙,非常友好地邀请我和他一起看手机里的歌舞音乐,还给我推荐他喜欢的美女。女店员后来请我吃当地小吃,因为卫生原因我拒绝了,但是他们似乎并不理解,后来我去周边超市给他们买了许多冰镇可乐做补偿,最后我如愿以偿拿到药,和他们挥手告别。
酒店前台的服务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漂亮印度女孩,我们遇到困难她都热心帮我们解决,得到了我们同行伙伴的一直好评。比如帮我预约旅行路线,还未一位同伴垫了800卢比的车费。最后临别,我们送给他400卢比做小费,可以看出她十分感激,把我送上车还迟迟不肯离去。她一个月工资大概11000卢比,在当地应该是一份美差,我们的小费尽管对我们微不足道,但对于她可是相当于她一天的工资。我最后还在网络上给我所住的酒店给了好评,并给了他们的服务生很高的评价。 酒店一层有一台Xbox,我和同伴试图使用它,但是因为不熟悉操作而难以进入游戏。一位餐厅前台的服务员看到,非常热心地向我演示了操作过程,这让我们也十分感动。 早餐的餐厅侍者也非常热心地询问我的需要,也许因为我是外国人,他和我聊了许多外面的世界。和他交谈中,我依然被印度人匮乏的地理常识所震惊,比如他们认为欧洲是一个国家。侍者说他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并且希望能够去澳大利亚工作,但是他并不知道澳大利亚在哪。
相比国家层面的自大,据同行人观察,社会底层印度人多少有些自卑,认为人生来三六九等是很合理的。印度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靠近中东能源产地,且除了中国周围没有任何强国威胁,和世界大国美俄关系都不错。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便客观条件优渥,印度却迟迟无法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实现国家工业化。相信如果印度能够普及全民教育,将先进的社会运作方式灌输给每一个人民,改造他们的陈腐思想,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印度人民必将塑造属于他们的辉煌。
2017年7月9日 于环湖苑整理